close

  中國新近出台的環保法,體現了中國政府保護環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和意志,也預示中國環境質量的“拐點”即將到來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不久前出台,受到廣泛國際關註。其周密設計、穩步推進的修訂過程說明,這部法律的形成反映了法律專家、環境保護工作者和公眾的訴求, 是民主立法的一次良好實踐,體現了中國政府保護環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和意志。
  新的環保法規定了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改變了發展優先、兼顧環保的思維定勢,給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從法理上畫上了句號,為生態文明建設確定了法律基礎。新環保法強調全社會共同治理的理念,規定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保障公民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此外在要求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等方面也有進步。
  環保公益訴訟是許多國家環境治理的有力武器。在依法治國的大前提下,使污染受害者能在法律的框架下維護自己的權益,減少直接的社會衝突,新環保法降低了環保公益訴訟的門檻,是一個有益進步。
  新的環保法賦予環保部門更大權限,可以向排污企業“按日計罰”,罰款上不封頂,意味著環保部門可以開出有分量的罰單,使企業的違法成本大增。新環保法也規定了對環保部門自身的行政問責措施。違規審批、包庇違法、發現或接到舉報違法未及時查處、違法查封扣押、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主要負責人應引咎辭職。這些條例將加強環保部門的執行力。
  新的環保法雖然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但地方環保部門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法律賦予他們的有力武器,對違法行為實施製裁,人們還需要拭目以待。為了新環保法的落實,一些行政體制改革也需要跟上,民間組織的能力、公眾宣傳和普及也需要大力加強。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一個國家的環境“拐點”到來取決於人均收入、污染程度以及環境法律的完善程度。近年來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穩步提升,已基本滿足“拐點”出現的條件,目前一些地區水和空氣污染程度已不容忽視。這部新環保法的頒佈,標志著中國環境法律的完善,也預示中國環境質量的“拐點”即將到來。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作者為美國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總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rwhkesojfnr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